疫情期間如何積極預防心源性猝死?
疫情期間,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需要格外注意,我們的血管對外界環境非常敏感,春季一天之中溫差巨大,氣溫不穩定也是是心腦血管病易發期,外界因素刺激會讓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、心肌供血不足,這樣的疾病往往起病快,稍有疏忽,后果可能無法估量。
3月27日一則學生跑步時突然倒地猝死消息引起輿論嘩然,在任課教師及校醫迅速趕到救治、120也在接報后盡快趕到現場,還是未能將人救回來。聽到這樣的新聞不免心中感傷。但其實絕大多數疾病的發生多有跡可循,包括心源性猝死在內,“心衰體易弱,心強人健康”,我們要科學對待,提前了解疾病病因、早期傳遞的信號可以幫我們見微知著,提前為健康布防。
心源性猝死是一種什么疾???
心源性猝死(Suddencardiacdeath)包括兩個概念:一、心源性;二、猝死。心源性指的是心臟的原因,一般是由于惡性心律失常的出現而造成的,比如室性的心動過速、室撲、室顫、嚴重的心動過緩、竇性停搏等,這些惡性的心律失常由于心臟不能產生有效的收縮和泵血,在心臟驟停以后,患者會在4-6分鐘之內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傷,隨后在數分鐘后會過渡到生物學的死亡。
日常生活中哪些原因會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風險?
1、有過基礎性心臟病患者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,包括冠心病、肥厚性心肌病、擴張性心肌病、心臟瓣膜病、心肌炎等。
2、家中有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也容易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出現,
3、長期過度疲勞工作、缺少足夠睡眠、抑郁憤懣等情緒刺激、吸煙及過度飲酒、飲食不規律不健康、缺少體育鍛煉(長期不運動心肺功能不足劇烈運動)等,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很多時候都是明顯的誘因,會導致猝死的發生。此外,還有一些毒物和藥物也可以引起猝死的產生。
我們應該怎么做可以遠離心源性猝死呢?這些健康知識請注意查收!
1、常有寬闊之心,遇事不驕不躁,心情舒緩愉快。心態對健康影響很大,除了生死神馬都是浮云。疫情期間盡量少上網少看社交媒體的負面信息,轉移注意力,看一本好書,品一杯香茗,生活難得慢下來,活在當下,精簡欲望,保持平和。
2、少熬夜、別太累?,F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,熬夜又成為常態。夜間交感神經、腎素-血管緊張,熬夜會使身體心血管系統一直處于較高的負荷運轉中,會導致心跳加快、收縮力增強、氧耗增加,進一步導致心律不齊、血管收縮、血壓增高、心肌缺血,增加心臟疾病及猝死風險。規律作息,尤為重要。
3、讓鍛煉變成一種常態化,掌握合適的度。循序漸進,逐步加大運動強度,這樣可以很好的鍛煉心肺功能,還能增加血液循環速度,增加新陳代謝速度,促進身體垃圾排出。不要一開始便進行劇烈運動,這樣會對心肺造成巨大壓力,熱身很重要。
4、注意辨別心臟疾病早期癥狀,提前預防。
?。?)胸悶、胸痛:如果近來活動后突然出現胸悶、胸痛癥狀,休息一段時間以后可以緩解。這種現象可能提示存在冠心病,造成胸痛原因復雜多樣,包括冠心病、肺栓塞、心肌梗死等疾病,都可誘發心臟驟停導致猝死;
?。?)心慌: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,不定期出現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律失常的結果;
?。?)心動過緩:部分人會出現心跳過慢,嚴重時甚至可以出現心跳停搏,心跳過慢會造成血壓變低、腦供血不足,從而導致猝死;
?。?)暈厥:很多患者在猝死前沒有其它癥狀,暈厥是首發癥狀。多數暈厥是由于心臟突然減慢或停止,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,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要警惕,盡快查明原因;
?。?)不明原因的疲乏:不明原因疲乏、無力,持續時間長,如果伴有胸悶和下肢浮腫等,需要警惕,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。心肌炎在年輕人中較常見,在感冒1-2周出現疲乏、胸悶等癥狀,可能出現心肌炎,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;
?。?)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: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卒中患者如果經常存在眼前突然發黑或伴有肢體麻木癥狀,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5、常規體檢很重要,可及時調整治療。
在體檢過程中,心電圖、心臟彩超的檢查項目可以幫助發現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心臟結構異常、評定心功能,幫助早期發現心臟疾病等。對提高療效、縮短治療時間、減少醫療費用有積極意義。
健康體檢的真正意義并不只在于檢測身體有沒有疾病,還要看有沒有得病的風險,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根據體檢報告的數據及時調整自身的生活方式、飲食習慣等,達到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健康目標,讓你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全面科學的認知。